当前位置:首页 >> 妇女维权 >> 维权视角
专业维权,为平安家庭护航——湖里区婚姻家庭辅导项目情况
发布时间:2016-08-25

  

  2014年11月28日,由湖里区妇联与区民政局联合购买了培善社会服务中心的《同心·同行·爱的‘家’油站——湖里区婚姻家庭辅导项目》。即在区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设立新婚学堂和离异调解室。

2014年12月,项目组正式入驻湖里区婚姻登记处。长期开展婚姻辅导服务,同时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多元化服务。专业服务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采用“社工+义工”的运作模式,吸纳愿意从事公益服务的心理咨询师、律师、婚姻家庭辅导师为志愿者,共同参与项目服务的开展。

  自项目运作一年半来,项目组共累计调解离异个案171例,调解成功率在56.8%(以1年内不离为标准),开展家庭暴力辅导个案共计25例,婚姻辅导服务400多例,法律咨询服务39次,各部门转介个案15例,开展“爱共融”系列活动22个,开展单亲离异子女关爱服务个案70例。开展各类社区宣传活动6次,新闻媒体报道8次。

  湖里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由专业社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服务内容不仅包括婚姻家庭辅导的核心内容新婚辅导和离异调解,还衍生了家事纠纷调解和家暴庇护。

在最近的一例家暴个案服务中,项目组社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5月,市妇联转介一名深受家暴伤害的女性,在转介求助后,社工首先对当事人进行情绪宣导,然后帮助她澄清现状,找到最需要解决的居住饮食问题和意识层面的安全问题,婚姻家庭辅导社工联系了市救助站,安排当事人入住市救助站的家庭庇护中心,满足了当事人当下最急需的需求,既安全感需求及食物饮食方面的需求,而后社工再对当事人更多的心理关怀,协助当事人理清现状,认识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夫妻相处的模式及沟通方式有偏颇,鼓励其重新做好调试,与其丈夫进行会谈,最终促进其夫妻关系的改善,后期社工跟进此事,其夫妻关系比之前好许多。

随着婚姻家庭项目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转介个案给项目组。2016年8月,禾山街道妇工委转介个案于本项目,该个案属于孤儿,其父母在7年前由于车祸去世,孩子由其祖母、祖父抚养。随着孩子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增长,由于各种原因,祖孙直接的矛盾冲突也随之多了起来,各种问题也随之增加。项目组社工在接到个案转介后,从孩子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事件、家庭教育方式、祖孙沟通方式、朋辈支持、非正式网络支持等多维度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及个案的需求,进而根据产生的问题因子及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服务计划,现该案正在跟进着中,社工与其祖父母、个案当事人都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长期跟进,陪伴孩子成长。

做好专业维权服务,为平安家庭护航,要坚持专业服务多元化、服务内容菜单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不仅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也需要心理学、法学、人类行为学等多种学科的支持。需要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的专业补充。

做好专业维权服务,为平安家庭护航,要坚持多部门协同,打造服务转介机制。项目组社工在湖里区妇联和培善社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与禾山法庭、市救助站达成合作意向。一方面,社工参与禾山法庭的部分家事审理案件,对离异的当事人,特别是离异的女性给予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这样项目组的服务从单纯的协议离婚服务延伸到诉讼离婚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与市救助站联系,形成良好的协助机制,有利于保护受家庭暴力影响而急需庇护的当事人,当遇到家暴等特殊的案例,可以把个案转介给市救助站,而后进行协调干预,这样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与此同时,与湖里区各基层妇联组织、社区居委会建立广泛的服务转介机制,有遇到婚姻家庭类的个案可以及时转介给项目组社工跟进。

做好专业维权服务,为平安家庭护航,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路子。由于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涉及隐私等因素,故相当部分人群不愿意当面诉讼及求助,这样就有相当多的隐性服务对象需要帮助,这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的结合显得非常有必要。

如今,服务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和欢迎,先后被厦门日报、厦门晚报、中国妇女报报道,晨报、新浪网、腾讯网、光明网、搜狐网等知名网站纷纷转载,湖里特色的婚姻家庭维权服务正在稳步推进中。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