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经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我们的女儿蒋洪蕾是大同中学初一年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共同教育下,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做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我方面做了一点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做到的事首先家长要做到,如我们要求她做完该做的事才看电视,只要孩子在家学习,家长从不看电视,不电话聊天,更不聚众打麻将,孩子学习时家长也读报看书,家长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同时也营造了很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平时,我和丈夫在工作单位积极上进,热爱自己的事业,每当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我总要讲给孩子听,让她分享喜悦,使孩子以父母为荣。
家庭良好的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三口之家既是亲人又是朋友,遇到大小事情我们总会在一起谈论一番,孩子虽小,但也“参政议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责任感。家庭遇到困难,家长的情绪受到影响时,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使孩子感到不快乐。在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上,我们不失时机地从日常小事上往宽容、大度、乐观方面引导。在孩子犯错误时,也是循循善诱,加以分析,使其自己找出错误之所在。我们时时处处关注着孩子的成长。
二、把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作为教育重点
平时我们非常重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下,我们也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在学校,要求孩子要尊重老师、遵守纪律;在家中要求孩子尊重家长,热爱劳动;在公共场所,要求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使孩子怀有一颗爱心、感恩之心和正义感。在给孩子“爱”的同时,也让她知道“爱”是一种义务,自己获得“爱”也要懂得回报社会。孩子从小便知道帮助人,关心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在学校,她默默无闻地为班级做事;在家里,她孝敬长辈,抢着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社会上,自觉遵守市民规范。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成长和做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搭建坚实的平台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拥有好的习惯,将终身受益。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艰苦磨练,我们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入手,以此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在孩子放学后,要求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当天的作业,做作业时必须握姿坐姿正确,集中精力,心无旁骛,认真细致。之后把第二天上课的文具和课本准备好,对明天的新课稍做预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家长要持之以恒的去要求、督促,更重要的是表扬赞赏。为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家长先做出表率,每年大量买书订报,在家常常看书学习,以此来影响孩子。由最初幼儿时的手把手看图识字到现在的中外名著,循序渐进。为了增加孩子读课外书的兴趣,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使孩子明白看课外书会使人更充实,知识面更广。由于引导正确,现在孩子对各类有益的书籍都喜欢,在课业学习上产生很大的推动力,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名列前茅。
强健的体魄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我们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喜欢锻炼、善于锻炼的习惯。长期要求孩子每天至少要有1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虽然上学路程较远,我们坚持让她步行,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坚持。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社会,开展社会实践,如旅游、爬山等等,使孩子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节假日更是不忘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和跳绳等活动。
四、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她形成良好的课余兴趣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而我们特别注重全方位教育。我们合理借鉴别人的做法,为教育好孩子少走弯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钢琴、学习美术、书法,为强身健体我们还有意识地让她学跆拳道。学课余的技能前提是她喜欢,只要她喜欢的项目,家长一定提供条件让她去学。以此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培养她各方面的爱好。
多年来,孩子全面发展,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课程全优生,获得学校语文、数学竞赛一等奖;并先后获得第八届世界和平书画展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获二等奖,厦门市第十三届中小学艺术节春秋杯“我的故事”日记画大赛铜奖,厦门市“可护儿杯”校园漫画比赛优秀奖,全国钢琴考试三级,中国跆拳道七级,受到老师、长辈的广泛赞扬。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之花,培养教育下一代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通力配合,让我们不懈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共同打造孩子美好的人生吧!(鹭江街道妇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