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巾帼风采 >> 巾帼文明岗
让需要帮助的妇女随时可以找到“娘家”
发布时间:2006-05-22

----全国妇联系统“四五”普法先进个人海沧区妇联主席褚庭娟的先进事迹
 
      褚庭娟同志自2002年担任区妇女联合会主席、区妇儿工委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以来,她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坚持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于广大妇女群众的发展,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把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利益、提供妇女援助作为工作重点,从建立机制、强化宣传、注重调查研究着手,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引导妇女、教育妇女、发动妇女的优势,扎实有效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力地保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让需要帮助的妇女姐妹们随时可以找到“娘家”。
      一、加强领导,健全维权机构,形成整体合力
      作为妇联主席,她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维护海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局出发,在思想上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按照“四五”普法《规划》和《决议》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她常说:“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是妇联的天职,我们不做谁来做。”她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把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效维护妇女权益,作为本单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早。建立以农村为重点,以妇干为骨干,以教育服务为核心的维权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干的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妇联系统的普法综治维权工作。
      新区建立初始,针对海沧新区维权网络、维权机制较为薄弱的现状,在人手较少的情况下仍指定一名干部具体负责维权工作。首先从健全维权机构,完善维权体系入手,建立健全妇联维权三项制度,完善各级妇女维权机构,构建社会化维权网络。成立了由区人大副主任为组长,区妇联、司法局、综治办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公安、检察院、法院、工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5月汇同市妇联、市司法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了海沧区、镇两级妇女法律援助站,健全妇联维权“三级”信访网络,实行信访分级管理,建立信访报告制度,积极向人大,法院举荐,建立了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制度。此外,她积极和司法部门联系,把各村妇代会主任纳入司法系统调解员队伍,主动与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对接,并聘请了福建欧菲亚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担任区妇联常年法律顾问,随时为妇女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作为区人大法制内司委的成员,她积极参与《劳动法》《行政许可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自海沧新区成立两年来区、镇妇联共接待信访来访250余件,办结率98%以上。
      二、积极构筑提高妇女法律素质的平台 ,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
      实践证明,在具体的维权工作中,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素质是实现妇女维权目标的根本所在。因此,她始终把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放在妇女维权工作的第一位,致力于妇女维权意识、维权能力的提高,积极引导妇女骨干和妇女群众学法、知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妇女的权益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上抓妇联队伍,实行妇干先行,先学先用。组织妇女骨干认真学法,提高服务妇女群众的水平。坚持每年举办各类妇女干部培训班,组织各级妇联干部、村妇代会主任、各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等各界妇女代表参加,邀请各部门法律专家、教授为学员们讲授《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婚姻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并针对基层信访的苗头性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讲解,为基层妇干及时提供法律帮助。通过层层培训,各级妇女干部为广大妇女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有效地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移工作重心,把法律法规送到千家万户。一是积极与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联系,利用各种节假日、农闲期,开展送法下乡,以板报、有奖竞答,创作答嘴鼓,知识竞赛等群众喜文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两年来共举办送法下乡15场,分发各类宣传材料8000份。二是开展“妇女维权行动”。广大妇女的维权意识弱,法律知识贫乏始终是妇联维权工作的“软肋骨”,针对这一情况,她提出了把法律知识送到妇女的家,让她们在家门口学法。为此2003年开始,区妇联开展“妇女维权行动”,与镇、村妇联联动,聘请市、区法律专家进村入户办班,为广大妇女讲法授课,答疑解难。为使培训覆盖面更广,除每年举办专场的法律培训班,她还抓住工作中每个有利时机,见缝插针开展培训,在妇联举办的家教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各类培训,把法律培训都纳入其中,随时随地办班培训。为使培训内容更具有指导性,她经常下基层,了解近期我区妇女儿童在法律范畴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妇女们希望了解哪些法律知识,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如2005年初,我们针对土地纠纷聚众上访妇女多的情况,适时把《信访条例》、《厦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纳入培训内容,让广大妇女学以致用。为使培训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培训中注重老师的挑选,把会讲闽南语、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律师请进课堂,用方言、用生活中的案例给基层的妇女讲法,课后为学员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她们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两年来,活动得到很好的社会反响,“妇女维权行动”已走过我区近80%的村,培训学员1500多名。
      三、抓住妇女维权重点开展调研,增强工作的准确性
      为了使维权工作更加规范化,更有前瞻性,连续两年开展了调研工作,针对海沧区外来女工多维权意识较为薄弱,劳动权益受侵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2004年她与厦门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开展外来女员工维权状况调研,撰写了《增强外来女工的维权意识》的调研报告,该报告荣获厦门市第七次妇女理论研究会论文二等奖。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