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岁第一次在台湾献血开始,林姵蓁就“迷”上了这项爱心活动,每年不献上一两次,她心里就会不舒坦。说起无偿献血,林姵蓁总有使不完的热情。如今,她把这份热情延续到海峡对岸,在美丽的厦门熊熊燃烧。从捐赠献血车,到组织台资企业开展“献血月”活动,林姵蓁在鹭岛掀起了一股股爱心热潮。
“无论贫富贵贱,只要你挽起袖子、伸出胳膊,就能帮到那些病痛中的人,何乐而不为呢?”这是林姵蓁常说的一句话。今年初,林姵蓁荣获国家红十字总会、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称号,全国仅13人获得这项荣誉,她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奖项的个人。
斥资50万,捐赠献血车表孝心 林姵蓁来自台湾,现任厦门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亚特菲(厦门)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前的一天,林姵蓁和父亲一起参加了无偿献血,那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那年,她20岁;那天,她知道了自己是Rh(-)血,属于稀有血型。从此,林姵蓁“迷”上了献血。一想到自己的鲜血能够挽救别人的生命,她就非常开心。 2009年6月15日,林姵蓁以父亲林光宏、母亲黄和美的名义,向厦门市中心血站捐赠了一部价值50万元人民币的“宏和号”爱心献血车。林姵蓁说,“宏”、“和”分别取自父亲和母亲的名字,父母都热衷于慈善事业,也是无偿献血的积极参与者,她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二老的孝心。 其实,捐赠献血车还有一个特殊背景。当时正逢金融风暴,不少人都很悲观,内心充满阴霾。林姵蓁希望借助捐赠献血车这一爱心举动,多传递一些正面积极的能量,为社会树立良善之风贡献自己的力量。“厦门市和湖里区对我的企业给予了很多支持,我深深体会到,个人和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我想和朋友们尤其是年轻人分享一个理念:金钱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奉献爱心、回馈社会,生命才会充满阳光。” 发动在厦爱心企业参与无偿献血 在捐赠献血车的当天,由厦门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厦门市休闲保健行业协会组织的3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也正式成立。林姵蓁希望借助一些平台,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2010年元月,厦门市中心血站举办首届“捐血助人、大爱迎新”献血月活动,作为厦门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林姵蓁大力促进活动开展,在她的介绍和推动下,近10家外资、台资企业参与活动。 2010年12月,血站启动第二届“捐血助人,大爱迎新”献血活动,在林姵蓁的牵头下,血站与厦门台商协会取得联系,并得到大力支持,至2011年3月,共有8家台资企业共1100多名员工参与献血,其中包括10名台籍人士,捐血量达27万毫升。
爱心献血活动反响很好,林姵蓁深感欣慰,“两岸企业都有参与无偿献血的善心,两岸同胞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血浓于水,我们携起手来互帮互助,相信我们的无偿献血事业会发展得更好!” 每次献完血,整个人变得更精神 林姵蓁的企业属江头街道辖区。有一次,她和江头街道的杨书记聊企业发展情况,无意中提到在厦打拼多年最大的遗憾是想献血但不知到哪儿献。杨书记马上带她到厦门市中心血站献血。那天,她与献血科的曾晓新科长聊了很久,这里现代化的设备、人性化的服务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她成了这里的“常客”。 2010年4月,林姵蓁在上班途中听广播,得知漳州南靖县一名Rh(-)B型的男孩因车祸急需输血,她立即推掉公司的会议,调转车头赶往血站为这位身在异地的受伤男童献血。 林姵蓁是无偿献血的积极践行者,也是义务宣传员。每当身边有朋友担心献血会导致身体虚弱时,她就开始“现身说法”:“现在的人不缺营养,献血不仅不会虚耗身体,还能促进新陈代谢。你看我,每次献完血,整个人变得更精神了。”去年端午节,她还特地准备了200份粽子,送给无偿献血者。 现在,“宏和号”献血车即将迎来2周岁生日,林姵蓁已联系金龙客车对其内部进行翻新维护。她笑着说:“‘宏和号’就像我的孩子,我要精心照料它,让每一位上来献血的爱心人士,都感觉到温馨舒适。”(来源: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