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基于全球的、跨国的及各国的现实与视角”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09-07-24

 

  为了扩大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国际影响,促进国内妇女/性别研究机构和学者与国际相关机构、组织及学者的交流与合作,2009年7月17-19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在北京召开“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基于全球的、跨国的及各国的现实与视角”国际研讨会,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黄晴宜,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甄砚出席会议。来自5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及中国27个省区市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研讨。

    黄晴宜副主席致辞中指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发展问题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特征日益增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妇女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性别在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中的影响需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她进一步指出,当前,主张以人为本和社会公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千年发展目标等国际社会共同为之努力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将性别平等纳入其中,为妇女和男子共同参与发展增加了机会,为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妇女地位创造了更好的机制;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带来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技术进步等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平等加剧和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使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的社会弱势群体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在这些弱势群体中,妇女、女孩和老人的地位状况具有更加明显的脆弱性。毫无疑问,妇女的生存与发展应该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性别平等应该作为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她认为,此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相信,“这次会议的成果,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全球妇女发展的形势和环境,理解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社会转型过程和性别关系变化,理解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深化已有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丰富全球的妇女运动实践。”

    本次会议分主题发言和专题讨论两个阶段。2009年7月17日,来自国内外的12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该主旨发言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从宏观-微观、理论-方法、理论-行动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性别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和新颖的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热烈的讨论。2009年7月18-19日为专题讨论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将就“全球化、跨国主义和女性主义批判的理论化”、“全球经济、经济转型与妇女就业”、“文化变迁与社会性别”、“婚姻家庭,女童,老年妇女”、“法律/政策与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视野中的教育”、“社会性别视野中的性、健康、贫困与环境”、“妇女组织和妇女运动”、“社会性别视野中的迁移流动、公民权和社会认同”、“妇女的主体性、行动主义和社会运动”、“公共参与和社会性别公正”、“性别与全球转型的跨界研究”、“性别平等与政策倡导”等13个专题进行研讨。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黄晴宜在开幕式上致辞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甄砚主持大会开幕式


会议组委会联合主席、美国美利坚大学周颜龄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会议组委会联合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Sylvia Walby教授在大会上作题为“全球化和不平等现象:复杂性和有争议的现代性 ”的主题发言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社会学系Peggy Levitt 教授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题为“社会性别与跨国移民:理解两者联系”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研究生院Judith Lorber教授以“全球化世界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策略”为题在大会上发言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系Myra Marx Ferree 教授在大会中做主旨发言,她的题目为“不平等、交叉理论与话语的政治:框架如何对女权主义者的结盟起重要作用”


与会者在大会中就会议主题相关的问题向大会发言人提问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