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飒爽英姿的女警,虽然穿着同样的警服,却值守在不同的岗位上,她们既温柔似水,又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中,有从事28年法医和物证鉴定工作的刑事科学技术专家,有在幕后开发维护接处警系统的电子工程师,还有刑侦出身转行服务于基层派出所的“传奇女将”。今日,本报推出“三八节特辑”,以三位不同的女警花为代表,为您讲述蓝色玫瑰别样红的故事。 文/图 东庆 玲玲

王波在进行刑事理化检验。 人物 名片 王波,1987年从中国刑警学院毕业后,回到吉林老家四平市公安局做了一名法医。1995年,她通过人才引进调到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现任刑侦支队技术处理化检验科科长。 王波: 理化检验为迷案拨云见日 说起法医,大家立刻会想到血淋淋的凶杀现场,但说起刑事理化检验,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其实理化检验比法医更挑战警察的身体极限。王波说,法医看尸体表面外伤,理化检验是查尸体内部脏器分析死因。而且理化检验工作整天与毒物、毒品及各种化学品打交道,面临更多未知的风险。她就曾被带有艾滋病患者血液的针头扎过,被放射物辐射过,也被毒气呛到差点窒息过。但她在岗位上坚守了28年,出具了一万多份鉴定书和检验报告,零差错,为法庭审判提供科学证据。带着这份坚持,她用精湛的技术获得了毒物专家,毒品专家,药物专家,炸药分析专家,提取、净化专家等众多“专家级”头衔。 一些案件的侦破,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寻找突破口。1998年,刑侦民警抓获一名疑似吸食海洛因的吸毒人员,对其进行尿检呈阳性,但嫌疑人却辩称吃了感冒药。为了将案件办成铁案,刑侦民警向王波求助,希望通过刑事技术辨别男子是否吸毒。王波查找了大量资料,发现有些药物确实可以使尿液呈阳性。她做了大量的化学实验,并与厦门大学专家一起研究了近三个月,发现一种方法可以检验出海洛因代谢特征物,证实男子确实吸食了海洛因。这个方法在后来的理化检验中广泛运用,也被美国著名杂志《分析化学》刊载。 王波从事的毒物分析,不仅为破案提供重要的法律证据,也为一些中毒及自杀等事件的抢救提供正确的救治方向。2004年12月15日,集美区灌口镇有两个孩子突然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送医院诊治,认为是中毒所致,但无法确定是何种毒物。王波得知后,已经下班的她立即冲回实验室,以自己丰富的毒药物学知识,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做出了检验结果,使医院治疗能够对症下药,挽救了两个孩子的生命。

林海鸿(左一)向户籍民警了解办证情况。 人物 名片 林海鸿,1997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刑侦专业,从事刑警工作11年,参与办理众多重大要案。2013年转战派出所社区工作,现任湖里公安分局江头派出所副所长。 林海鸿: 全市派出所惟一女副所长 在厦门市公安局,男刑警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参与办案的女刑警却屈指可数,林海鸿就是其中一个“传奇女将”。1997年毕业考入湖里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林海鸿与男民警一样出差通宵办案,“娇弱”二字与她相隔甚远。在男同事们的眼中,她就是一个地道的“女汉子”,配上她那爽朗的笑声,同事们觉得叫她“海哥”才与她名副其实。林海鸿有着很深的“刑侦情结”, 她甚至觉得这辈子就只能做刑警。直到2013年,一纸调令将她送到江头派出所,她才重新审视自己的从警生涯,原来警种与专业无关,而是一颗执著和热情的心。 “以前只负责办案,现在除了办案啥都要管。”林海鸿说,从刑侦转战社区工作,她跨越了一大步。作为全市54个派出所中惟一的女副所长,她负责江头派出所的社区和户籍管理工作。林海鸿创新地以刑侦角度看社区,从辖区发案的情况进行“倒查式”管理,要求社区民警以案件发生的原因找问题,发动社区民警借力物业、居委会、计生等部门协助管理。经过实践,她的刑侦方法起了作用,2014年,江头派出所的总警情下降了27%,其中入室盗窃下降了47%,两抢警情下降了75%,诈骗警情下降15%。 到派出所近两年,她深深地体会到服务群众要有“大智慧”。一次,她在户籍室发现了很多二代身份证无人领取,她突发奇想提出“唤醒沉睡身份证”行动,发动全所民警为二代身份证找“主人”,她还积极落实省公安厅推广的微信办户籍等业务、率先提出网上申报无犯罪记录证明,为民办事率全分局排名第一。 林海鸿的爱人是一名刑警,双警家庭让他们聚少离多,但她认为工作再忙,对家人的爱也不能打折。她的女儿今年刚3岁,她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人说她太严厉,她却说警察的孩子必须要比同龄孩子成熟,才能适应父母不能常陪在身边的生活。

王春燕(左一)向市民讲解110拍客的报名程序。 人物 名片 王春燕,110指挥中心技术保障处民警。1998年,王春燕从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考入了公安队伍,后又自学考取北京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成为110指挥中心一名骨干技术民警。 王春燕: “110”幕后的“数据高手” 短发,大眼睛,爱说爱笑,王春燕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亲和、干练,宛如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生。在同事们眼中,她像一只快乐的“燕子”活跃办公室的气氛,工作中的她十分专注,数据、代码、系统是她的代名词,她办公桌上同时工作的4台电脑,将她瘦弱的身躯围成一圈。 除了开发系统,王春燕也要接处警,用她的话说“只有参与实战,才会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她是110指挥中心公认的优秀接警员,认真处理每个“110”报警求助电话,礼貌、热情、耐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快速、准确处理每一起报警,从警17年,实现接处警零投诉。王春燕也是110指挥系统后台维护的一员,她不断发挥技术专业特长,参与设计开发了警用信息公告系统、110短信报警系统、社会评价系统、110警情多维分析及预警系统、掌上110、视频举报网站、防范诈骗信息提示平台等系统建设,为网络化、扁平化指挥和服务基层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提醒群众有效防范和提供情报线索上,也起到积极作用。这些项目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福建省职工发明创新成果奖、厦门市优秀发明革新奖等多个奖项。 大数据时代,她与同事们“向科技要警力”,积极为相关业务部门民警提供数据信息支持,还协助破获多起重大案件。2013年,刑侦民警在侦破一起伤害致死案中,面对3300万条视频数据无从下手时,王春燕通过自己研发的数学模型,仅用4个小时便找到了嫌疑人的图像,为案件破获起到关键性作用。 工作之外,王春燕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大学期间先后参加“大学生暑期下乡”。从警后,她协助市公安局机关团委,组织义务植树、“送温暖献爱心”,还替无暇照顾子女的警爸警妈们,带领孩子参观科技馆做公益活动,成为警察子女心中的“孩子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