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共促两岸家庭和谐和睦
发布时间:2015-06-15

  文/本报记者 谭欣妮 

  图/本报记者 黄嵘

  “家服,让生活更美好。”昨日下午,作为海峡妇女论坛的重要活动——海峡两岸家庭服务业高峰论坛在厦门会议中心酒店热烈举行。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群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明聪等出席论坛。台港澳嘉宾、省市家协、女企协和家服企业代表、设区市妇联和厦门妇女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家庭服务业等两岸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次海峡两岸家庭服务业高峰论坛旨在分享两岸家庭服务成果,共促两岸家庭和谐和睦。论坛由全国妇联主办,福建省妇联、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台湾“中华妇女会总会”、厦门市妇联承办。

  论坛邀请了包括“知心姐姐”卢勤在内的四位海峡两岸嘉宾分别作主旨演讲。

  两岸

  同声

  卢勤:

  家服业交流很有必要

  >人物名片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著名“知心姐姐”

  “家服,让生活更美好”这个话题非常及时,也很重要,因为两岸在家庭服务方面的确有很多值得交流的经验。

  家服工作和家服人员在家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以月嫂为例,她们是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之一,其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都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可以说,家服人员也是我们的家庭成员,一定程度上能决定家庭的生活质量。所以,对家服人员的上岗培训和生活关心都是很迫切的话题。我希望能借这次论坛的机会,通过与台湾家服产业的学习交流,大陆的家服工作能再上新台阶。

  陈育俊:

  台湾家服人员培训严格

  >人物名片

  台湾中华居家养生健康休闲协会首席顾问

  在台湾,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种:照顾服务员、保姆人员、家事管理员和家政服务员。针对不同工种的家服人员,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就业安全培训体制,包括职业培训、技能检定、就业服务和就业保险等环节。

  以保姆人员培训为例,培训主轴以“游戏+教育”为核心,时间为126小时。培训内容包括婴幼儿健康照护、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儿童及少年福利服务及法规、亲职教育与社会资源运用,以及托育服务概论及专业伦理等课程。

  从长远的发展策略来说,我们希望能推动家服人员的专业证照计划,设立长期家政管理人力资源发展与运作模式,进行“种子师资”培训,以传承经验。

  杨志明:

  推进两岸家服业合作

  >人物名片

  台湾晶城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家服产业的内涵非常丰富。以我们公司为例,早期以清洁公司业务为主,包括商业空间清洁、清洁用品销售和病媒防治;到了第二阶段,则打出生活服务中心概念,突出创新和转型通路经营。

  经营过程中当然也会遇到招工不易,人才短缺等问题。我们公司的应对方式是,一方面,在工作上予以照顾,比如选用更环保的清洁剂,提高工作环境质量,同时采用佣金制,提高薪酬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员工提供多元服务,主动出发为客户解决大小事,提升他们的自豪感。

  近年来,两岸家政行业企业交流合作频频,妇联和家协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希望此次论坛能推进两岸家服产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庞大春:

  大陆家政市场缺口大

  >人物名片

  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监事长、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

  目前,大陆的家服市场约有2700万个家政从业人员实时工作,但仍有近4470万个虚位严阵以待。大陆的家政服务人员集中在35岁-55岁之间,以农村女性为主,还有部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者。整体看来,从业人员的稳定性不高,存在社会地位低、收入水平低和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

  有问题更有进步的空间,台湾地区的家服产业模式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比如灵活的经营管理理念,卓有成效的社区辐射模式,以及专业化和精细分层化的服务模式。通过此次论坛,我们也希望能找到两岸合作,共谋家服产业发展突破的落脚点,让两岸的家服产业和百姓生活都越来越好。

  名词

  家服

  “家服”是家庭服务的简称,主要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家庭生活需求为目的提供的劳务。

  目前厦门的家庭服务模式相对清晰,主要有:保姆、钟点工、母婴月嫂、搬家、专业保洁、驻场保洁、家庭维修、家庭教育、午托早教等,有100多个服务项目。涉及一般家务、看护婴幼儿、护理老年人、照顾病人、护理产妇与新生儿、家庭教育、专业驻场、家服产品销售等各方面。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