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新时代党的农村妇女工作,厦门市妇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金融服务工程、家庭文明工程、维权关爱工程、美丽家园工程、组织建设工程等“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六大工程”为抓手,通过14项具体工作举措,着力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法治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中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最广泛地把广大农村妇女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1.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开展“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广泛开展巾帼大宣讲活动、“万村千居妇女之家唱起来”展演等系列活动以及形式多样、农村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妇女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开展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深入田间地头送培训、送技能、送讲座、送政策。2018-2020年,市妇联每年投入不少于30万元,开展20期培训,年均受益农村妇女达1000人次以上。开展以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经营学管理等为内容的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训,培育一批乡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基地。依托高校等培训资源,面向创新创业女性代表、小微女企业家等举办巾帼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等专题研修活动。 2.实施金融服务工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一是持续开展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2018-2020年,市妇联每年贴息70万元,为100名农村妇女创业申请小额贷款1500万元。二是开展创业创新巾帼行动。通过举办女性创业推进会、农家乐推广节,开展“春风送岗”女性专场招聘会做好就业创业服务。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巾帼农家乐、特色乡村旅游以及手工加工、种养殖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小微创业项目。培育一批“妇”字号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 3.实施家庭文明工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一是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选树“五好家庭”“平安家庭”、推荐“文明家庭”等活动,不断拓展寻找“最美家庭”的乡村文化内涵,选树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孝老爱亲典型。2018-2020年,每年寻找厦门市“最美家庭”暨“五好家庭”100户,十佳“最美家庭”暨“五好家庭”标兵户10户。继续开展“点赞最美家庭,畅扬最美家风”巡讲、“和谐家庭大讲堂”活动,大力推动农村妇女和家庭带头移风易俗。二是持续开展厦门市“百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活动,为留守儿童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4.实施维权关爱工程,助力乡村法治振兴。一是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力度。二是全方位做好农村妇女维权服务。继续做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持续创建“平安家庭”,开展反家庭暴力宣传,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常态化推进“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活动,扎实开展“维权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到身边”活动,三是做好困难妇女儿童帮扶工作。推动扩大妇女“两癌”检查和治疗救助覆盖面,确保完成农村妇女、女职工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年均不低于4万例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全覆盖。持续实施贫困妇女“四癌”救助、城乡困难妇女儿童大病救助、“关爱妇女儿童健康”保险、“春蕾计划”助学活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等项目。四是开展“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开展“让爱住我家”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活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巾帼文明岗的巾帼志愿者参与“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活动。 5.实施美丽家园工程,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巾帼美丽家园”。以“巾帼护河·共建生态家园”为主题,与河长办联合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培训。 6.实施组织建设工程,助力乡村组织振兴。一是开展“八闽巾帼心向党·乡村妇联强起来”系列活动。继续推进基层妇联组织改革,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妇联组织建设,有效扩大基层妇联工作队伍,以“服务大局有担当、创新活动有载体、积极履职有制度、妇女工作有实效”为标准,更好地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用。二是引导农村妇女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动参与村民自治实践,提高村“两委”和各类决策监督议事机构的女性成员比例,在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进一步做好农村女性进村“两委”工作。持续引导妇女群众有序广泛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管理,推动在村居普遍建立妇女议事会、妇女互助会,组织妇女开展乡规民约制定修订等议事协商活动。三是继续加强农村“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建设。运用“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平台,为妇女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平台。2018年-2020年,市妇儿工委办、市妇联将为全市147个村建设“儿童之家”,于2020年实现村级“儿童之家”全覆盖。 |